思考资本 乾隆墓地宫有七尺积水,溥仪也感到奇怪,专家:可能是豆腐渣工程_孙殿英_陵墓_盗墓
1928年8月4日的夜晚思考资本,路透社的北平记者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震撼人心的消息:清朝乾隆皇帝的陵墓遭到盗窃,珍贵的宝物价值高达三四千万两黄金,事件已引起相关部门彻查。消息一经传出,国内各大媒体迅速转发,清东陵成为民众讨论的焦点,许多人纷纷涌向墓地,想要一睹其中的财富究竟。
这一事件引起如此轩然大波,主要是因为清朝灭亡不过短短十几年,那时“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天下之大,皆为皇土”的皇权思想尚未消散。而谁敢如此胆大包天,公然盗取皇帝的陵墓呢?答案赫然显现——正是孙殿英。
乾隆一生风光无限,享尽荣华富贵,然而他未曾想到,自己在死后的归宿竟会如此不堪,尸骨遍地,原本安宁的陵墓也难以保全。嘉庆元年(1796年),新年的钟声敲响,北京城弥漫着节日的喧嚣。紫禁城内外一片繁忙,因为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举行的皇位交接大典。乾隆帝将皇位传给了十五阿哥,而自己也即将迎来七十寿辰,赐予自己一个崇高的称号——“古稀天子”。但即使拥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地位,乾隆也清楚,70岁在封建社会已是高龄,自己时日不多,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诸多遗憾。
展开剩余79%其中最大的遗憾,是他未能让嫡长子继位。乾隆一生虽有多个儿子,但均非皇后所生,而他曾尝试过让皇后孝贤所生的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继位,但最终都未能如愿。最终,乾隆选择了贵妃所生的十五阿哥。另一个让乾隆痛心的遗憾是,临终之际,农民暴乱爆发,他紧紧抓住嘉庆的手,叮嘱他一定要平定乱事,保持天下的安定。直到嘉庆四年(1799年)正月初三,乾隆帝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,享年87岁零7个月。
乾隆帝虽然去世,但他所创造的盛世依旧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。他的葬礼和随葬品亦光彩照人,传世文献记载了他所佩戴的珠宝:头戴天鹅绒绣佛字台珠冠,身穿黄绸金龙袍,佩戴雕珊瑚的朝珠、青金石佛塔等无数珍贵饰品。光这些饰品的价值就已不亚于整个国家的财富思考资本,此外,他的陪葬品如玉器、瓷器等更是数不胜数。
乾隆帝的陵墓被命名为裕陵,位于清东陵中,而他的葬礼也盛大而庄严。嘉庆继位后,尽管忙于国家政务,仍然不忘为父亲举行祭祀。每年,乾隆的忌日,嘉庆都会献上大量的衣物与祭品,以示孝心。
然而,随着清朝灭亡,乾隆帝的陵墓逐渐面临失控局面。1912年,宣统皇帝溥仪退位,大清王朝正式结束,进入民国时代。政府虽承诺保护大清的皇室陵寝,但当时社会动荡,土匪横行,民国政府无法顾及这些问题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孙殿英的盗墓计划应运而生。
1928年,蒋介石崛起并成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,与阎锡山、冯玉祥、李宗仁等人一起,与张作霖等势力对抗。与此同时,孙殿英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的军长,因军队资源紧张和领导权削弱,萌生了盗墓的想法。早在民间,关于清东陵的监守自盗早已流传。孙殿英了解陵墓守卫因薪水微薄,且情绪低落,于是决定带领手下盗取陵墓中的财富,将其用作军费。
孙殿英不仅是土匪出身,且拥有熟练使用炸药的技能,他和手下便利用炸药炸开了地宫的入口。盗墓过程中,他们面临了一些困难,包括地宫内积水的阻碍,最终,他们从天津购得抽水机,才得以顺利进入地宫。盗墓者采取粗暴的手段,用刀具强行打开五具棺椁,掠夺其中的金银珠宝,甚至把一些名贵的字画丢弃在泥潭中。最终,孙殿英发现乾隆的棺椁,他用刀具破开一部分,将其中的随葬物品一一掠走。
对于当时具体盗走了多少宝物,官方档案已无确切记载,但根据孙殿英的回忆,他提到墓中有一串无价之宝的朝珠,一百零八颗,除此之外,他还将九龙宝剑赠送给了蒋介石的亲信戴笠,足以见当时国民党的腐化。孙殿英对于这些罪行的描述显得非常轻松,这种态度令人感到无比愤慨。
当时的溥仪得知父亲乾隆的陵墓被盗,心中痛苦万分,誓言要查明盗墓真相,找出罪犯。溥仪立即成立了专门小组,前往东陵调查。8月18日,他带领一行人从天津出发,次日下午便抵达东陵,开始处理事宜。根据随行人员的回忆,盗墓后的景象令人心碎,许多建筑和器物被毁坏,甚至连乾隆帝的陪葬品都被抢劫一空。
溥仪感到无力回天,他只能竭尽全力保护皇陵的尊严,封闭地宫入口,防止再次发生盗窃。在清理工作中,工人们发现了乾隆帝的尸骨与几位后妃的骸骨混在一起,已经难以辨认。为了保护这些遗体,溥仪决定进行重新安葬并修复损毁的棺椁和地宫。
此后,清东陵在多次的盗窃和战乱中几乎被掠夺一空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才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。如今,清东陵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,成为了世界遗产,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。清东陵的历史与文化价值,正如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所称,是“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